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中药降压有哪些不良反应?

中药降压可能存在肝损伤、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成分复杂,不当使用可能引发不适,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1、肝损伤

部分中药可能含有生物碱、苷类等成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例如某些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可能诱发药物性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避免联合使用其他肝毒性药物。

2、过敏反应

体质敏感者接触某些中药成分可能引发免疫应答异常。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面部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含虫类成分的中药如全蝎、蜈蚣等更易引发过敏反应,用药前应进行过敏史筛查。

3、胃肠道不适

部分苦寒类中药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例如黄连、大黄等药材含有较多鞣质和苦味素,可能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建议饭后服用此类药物,必要时配合护胃治疗。

服用降压类中药期间应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配伍西药,特别是与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联合使用时需警惕血压过度下降。出现乏力、尿量异常或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此类药物。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