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老年久病卧床(老年久病卧床 )

别名:
长期卧床,卧床不起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无法根治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全身
典型症状:
水肿 肌肉萎缩 心率增快 肌肉挛缩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老年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支持疗法

老年久病卧床有哪些症状?

老年久病卧床症状

  1.躯体表现

长期卧床可发生各种并发症,使病情恶化。由于长期卧床和制动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失用性综合征或运动不足综合征。老年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难以摆脱。

  (1)神经系统:

  ①感觉改变:

长期卧床的老人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当瘫痪患者累及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时,很快表现出来在损伤水平以下的。

  ②运动功能减退:

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③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

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2)肌肉系统:

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

  ①肌力、耐力减退:

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

  ②失用性肌萎缩:

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

  ③协调不良与肌肉挛缩:

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

  (3)骨骼系统:

  ①骨质疏松与异位钙化:

由于肌肉活动减少和卧床后羟脯氨酸和钙排泄量增加,骨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耗竭,导致骨质疏松,因而卧床老人比同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骨钙的转移引起短暂或持续性高钙血症,常伴有钙质沉积在受损的软组织中,这称为异位钙化。

  ②关节纤维变性与关节强直:

这两种损害也是久病卧床的主要表现。卧床老人由于关节运动减少,关节周围的肌肉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加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异位钙化,关节变僵硬,不能进行全范围的活动,造成不可逆的畸形,引起关节永久性强直,并可造成变形性关节炎与关节周围炎。

  ③腰背痛:

长期卧床引起腰背肌挛缩,腰椎前凸度增加,骨盆前倾,容易引起腰背疼痛。

  (4)心血管系统:

  ①心率增快:

处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交感神经的张力超过迷走神经,导致基础心率增加。

  ②心力贮备减少:

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排血量降低,而长期卧床后心率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心功能贮备较卧床前进一步减少,故病人只能进行有限的体力活动,因为过度用力可能引起显著的心动过速与心绞痛,也可以说是潜在的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③直立性低血压

这是长期卧床后最普遍的心血管系统不适应的症状之一。长期卧床的老人在起立和坐起时,两下肢都明显淤血,静脉回流减少,妨碍舒张期心室充盈,心室搏出量减少,从而使立位血压明显降低。

  ④水肿:

四肢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因废用而不能活动的四肢容易导致静脉血液淤滞,使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增高,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发生水肿。如水肿持续时间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渗透到血管外形成纤维蛋白,容易引起挛缩,挛缩又可增加废用程度,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⑤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时,骨髂肌的泵作用显著减少或消失,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加上老年人常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5)呼吸系统:

  ①肺活量减少与量大通气量降低:

卧床老人在最大吸气或用力呼气时,肋间肌、膈肌以及腹肌很少收缩,加上呼吸肌肌力减退、肋椎关节与肋软骨关节不能承受全范围的活动,导致肺活量、有效呼吸量及最大通气量均明显降低。

  ②缺氧:

上述限制性损害和水平姿势(卧床)对肺循环的影响,使通气/血流比值明显降低。如卧床老人可发生肺下部通气不足和血流过度,引起显著的动静脉短路现象,降低了动脉氧张力,导致缺氧。如果患者由于感染或运动提高了代谢需要,缺氧更明显。

  ③坠积性肺炎

卧床使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明显降低,呼吸道黏液分泌易于聚积在下部支气管,加上呼吸运动受限和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而发生坠积性肺炎。老年人久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或喂食不当造成食物误入气道,更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6)消化系统:

卧床老人肠胃活动全面减退,不仅影响蠕动性能,也影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①食欲减退:

不活动的老人热量需要减少,卧床引起焦虑-抑郁症,都可引起食欲显著丧失,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②便秘

长期卧床老人因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量过少,容易引起便秘。长时间便秘会引起粪便阻塞,甚至肠梗阻

  (7)内分泌与泌尿系统:

  ①多尿:

主要发生于卧床休息的早期,因为身体处于水平位,部分细胞外液转移到微血管床的静脉侧,使静脉回流增加,兴奋右心房容量受体,反射性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

  ②尿钠排出增加:

这是伴随初期多尿发生的暂时现象。

  ③尿钙过多:

长期卧床引起骨质疏松,骨钙不断进入血液,最后使尿钙排出增多。

  ④肾结石尿路感染

由于尿钙显著过多、膀胱功能受损及放置尿管,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钙过多、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可导致肾盂或下尿路产生结石,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与结石可逐渐损害肾功能。

  (8)皮肤系统:

  ①皮肤萎缩:

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老化使皮肤厚度变薄及弹力纤维变性,从而导致皮肤丰满度丧失。

  ②褥疮

这是长期卧床的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骶骨、坐骨结节和外踝等部分。这不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压迫所造成的循环障碍,而且也与营养不良、粪、尿等所形成的局部湿润与污染等因素有关。

  2.心理表现

久病卧床老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精神障碍,因为不能活动,社交活动减少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智力活动能力也因长久不活动和闭门不出而显著减退。据调查,在家久病卧床老人42%一人独居;和家人能经常说话的只有58.6%;40%~60%不看电视、报纸、听收音机;79.3%没有生活情趣;39.5%从未出过门,社会交往几乎隔绝;18.2%近乎痴呆。因此,老年人一久病卧床,生活质量受很大影响,往往悲观失望,躯体疾患也往往日益加重,心理、精神障碍 →躯体障碍 →加重心理、精神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老人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

  3.社会表现

长期卧床不仅给老年人造成身心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卧床老人的家庭成员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卧床老人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需专人照顾者占90%以上,从而导致57.1%的家人不能外出,33.4%不能安睡,25.6%不能上班工作,1.5%不能结婚。卧床老人对医疗保健需要增加、医疗费用高、住院率高。在久病卧床老人中,在医院者占31%,其余的69%中,有2/3在家,1/3在养老单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传统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小家庭日益增多,老年人对下一代经济上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小家庭增多与人口老化将导致无人照顾的老人与鳏寡孤独老人数增加,因而卧床老人的照顾将逐渐转为以社会服务为主,如何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医疗服务费用,研究采取各种社会措施,改善社会环境,以保证卧床老人的医疗保健和生活条件,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有关久病卧床的诊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老年人因病残经过治疗(包括康复)没有再起床希望并卧床6个月以上称为久病卧床。但是,由于老化的个体差异大及卧床的病因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卧床1月,也可根据疾病的种类和程度,确定为久病卧床。由于人口老化和病谱的变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步受到重视。90年代日本再次提出,老年人因长期患病和伤残所致的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全部需要帮助的临床现象,称为久病卧床。并根据残疾老人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分级如下:①生活自理:虽有残疾,但日常生活一般能自理,并能自行外出。②卧床前期:室内生活一般能自理,但无人扶持则不能外出。③卧床期A级:室内生活需人扶持,床上生活为主。④卧床期B级:全天床上生活。

老年久病卧床相关医生

更多>

  • 于志臻,主任医师
    于志臻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上海华东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老年病、内科慢性病预防与治疗

  • 包乌力吉,主任医师
    包乌力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通辽市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擅长诊治: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病、糖尿病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 吴刚,主任医师
    吴刚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通辽市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熟悉心内科危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重症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等)的抢救。在老年医学方面学有所长,并在老年冠心病、复杂心律失常、顽固性高血压、老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 张力军,主任医师
    张力军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治疗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病、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等病症的治疗。

老年久病卧床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久坐久立久行为何伤身?

久坐、久立、久行均可能导致身体伤害。久坐时,人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减慢,肌肉活动减少,易引发腰背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久立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疼痛等问题。久行则可能因过度使用关节和肌肉,引发关节磨损、肌肉疲劳等问题。因此,合理调整工作和休息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减少久坐、久立、久行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吃毓婷会导致终身不孕吗?

毓婷作为一种紧急避孕药,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紧急避孕。正确使用毓婷通常不会导致终身不孕。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毓婷。长期使用或滥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毓婷,并遵循医嘱。如果担心药物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

空腹测血压会高还是低?

空腹测量血压与餐后测量血压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空腹状态下,由于食物摄入减少,胃肠道对血液的需求量降低,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可能相对增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压略有升高。然而,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测量时间、测量环境等,因此空腹测量血压是否一定高于餐后测量血压,并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相同的条件下,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血压水平。

心脏官能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心脏官能症,也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心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心脏疾病。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增加或过度劳累有关。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焦虑、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心脏官能症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心脏功能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什么泡脚能改善睡眠?

泡脚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使用温水浸泡双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泡脚时,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40-45摄氏度,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泡脚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外,泡脚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对于改善睡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泡脚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脑垂体位于人体哪一侧?

脑垂体,也称为垂体腺,位于人体颅内,具体位置在大脑底部的蝶骨鞍内,紧邻视神经交叉。它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腺体之一,负责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脑垂体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不偏于任何一侧,其体积较小,形状类似豌豆,但功能极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