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小儿急性出血性坏... )

别名:
小儿急性出血性肠炎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5%
多发人群:
婴幼儿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便血 高热
并发症:
黄疸 腹膜炎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儿科 胃肠外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治疗?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一般治疗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及对症处理。总的原则为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缓解中毒症状,抗感染,积极防治休克及其他并发症。

  1.禁食

  禁食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措施,血便和腹胀期间,临床一旦考虑有坏死性肠炎的可能,即应开始禁食,中、重度腹胀者应尽早进行胃肠减压,经鼻插十二指肠管行胃肠减压。

  (1)时间:禁食时间视病情轻重和恢复情况而定,一般禁食10天(8~12天),重症需10~15天或更长。在禁食期间不禁药。

  (2)恢复饮食指征:腹胀消失和大便潜血转阴是试行进食的指征,过早恢复经口饮食有使病情再度加重和复发的可能。

  (3)饮食恢复的原则和方法:恢复饮食宜慎重,从少量逐渐增加,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少渣食物、正常饮食。在恢复饮食过程中,如又出现腹胀和呕吐,即应重新禁食,直至症状消失。恢复饮食早期宜采用高热量、低脂肪、高蛋白质、少刺激及少渣的饮食。

  2.纠正和维持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重症病例水与电解质失衡比较突出,低血钠和低血钾比较多见。因禁食时间较长,因此必须精确地计算出入量及热量,根据患儿年龄给予维持生理的需要量,并补足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量。

  (1)补液(fluid replacement):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儿虽然脱水症状不明显,但禁食时间较长和由于严重感染使微血管通透性及内压增加,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出现内失水及体液滞留微血管床,使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有效血容量明显减少,常有明显的水电解质失衡,以低钠血症(hyponatremia)和低钾血症(hypokalemia)多见。有时腹泻量不多,甚至未见腹泻就已出现休克、昏迷、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微循环衰竭等各种危象。补液要及时合理,既要补充血容量,又要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扩容和解痉、调整微循环的作用。一般主要供给维持量,以平衡液(林格液、乳酸钠液)为首选。电解质应根据测定数值进行调整。

  (2)纠正酸中毒(correct acidosis):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纠正。轻度的酸中毒经过补液、纠正脱水后,一般都可以得到纠正,不必再给予碱性液体,若补液后酸中毒仍未纠正,可根据BE及C02CP数值计算,以1.4%碳酸氢钠补充。

  (3)补钾:禁食期间每天补充氯化钾200~300mg/kg,并根据血钾水平调整。

  (4)输血:便血者应小量多次输新鲜血浆或全血。严重低蛋白血症者可输人血白蛋白。

  3.营养支持

  在禁食期间应提供基础热量,必要时给予小量多次血浆或输全血、肠道外营养支持疗法,补充机体必需的物质,并可使肠道充分休息,从而提高治愈率。每天提供基础热量167.4~251.0kJ/kg(40~60kcal/kg),为保证患儿在禁食期间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确保胃肠道休息,减少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刺激,可予肠道外全静脉营养(TPN)、或以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补充蛋白质的需要。补充维生素B、C、K及钙剂。静脉营养液(parenteral nutrient solution)中按占总能量的比例,大致为糖类占50%,脂肪占40%,蛋白质占10%。非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热量供应之比为10∶1。一般为10%的脂肪乳剂,每天0.5~3g/kg,复方结晶氨基酸,每天0.5~2.5g/kg,葡萄糖浓度为8%~10%。给予适量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液体总量控制在每天120~160ml/kg,同时加入肝素(heparin)50U抗凝,脂肪乳剂与氨基酸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如感染或中毒症状较重,患儿肝功能往往受损,影响脂肪代谢。静脉营养液需暂缓输入,先输入含有电解质的葡萄糖液1~3天,或将氨基酸与脂肪乳剂分步补充,以防引起脂肪超载综合征。小儿各脏器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新生儿,在静脉补充营养液1~2周后,需定期对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和胆红素等进行监测。待病情好转、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有觅食反射时,即可添喂糖水或稀释奶,逐渐由全静脉营养过渡到部分静脉营养,直至全部从肠道供给营养。有报道,婴儿坏死性肠炎与双糖酶缺乏对乳糖及蔗糖不能消化利用有关,采用非双糖饮食(如100ml豆浆加5~10g葡萄糖)喂养,可显著提高疗效。

  4.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1)山莨菪碱(654-2):一般每天2~3mg/kg,于6~8h静脉滴注,疗程7~14天。用以改善微循环,能显著提高疗效。

  (2)酚妥拉明(regitin):为α受体阻滞药,可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有助于减轻肠壁水肿,消除腹胀,对麻痹性肠梗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每次0.5~1.0mg/kg,加小瓶中滴注,每2~4小时1次。也可应用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每次0.5~1.0mg/kg,每4~8小时1次静脉滴注。

  5.抢救中毒性休克

  早期发现休克及时抢救。严重坏死性肠炎常合并中毒性休克,并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具体措施同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开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缺氧、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及人工冬眠疗法为主的抢救方案,防治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

  6.抗凝血治疗

  坏死性肠炎患儿发生DIC的概率较高,有人观察发现,本病患儿约2/3的病例DIC检查阳性,故对重症病例进行抗凝血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一般采用肝素治疗,每次1mg/kg(1mg≈125U),每4~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维持凝血时间(试管法)20~30min为宜。

  7.抗生素应用

  选用对肠道细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用核糖霉素(ribostamycin)、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或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也可口服甲硝唑每天50mg/kg,分3次口服,共约1周。

  8.胰蛋白酶应用

  病变的发生与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减低及分泌减少有关,建议常规口服胰蛋白酶。常用口服剂量为每次0.1mg/kg,3次/d。有休克及重症者加肌内注射,1次/d,每次1000U。胰蛋白酶可水解Welchii杆菌产生的B毒素,减少其吸收,并可清除肠道坏死组织,有利于病变恢复。

  9.肾上腺皮质激素

  为抑制变态反应,减轻中毒症状,对重症及休克病人应早期应用,用药不超过3~5天。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每次4~8mg/kg,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每天0.25~0.5mg/kg,静脉滴注。如应用时间过长(>1周),有促进肠坏死、诱发出血和肠穿孔的危险。

  10.对症治疗

  急性坏死性肠炎患儿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较常见,如经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注射新斯的明(neostigmine)等治疗仍无好转,可静脉滴注酚妥拉明,以竞争性阻断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的结合,解除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改善全身及肠道微循环,减轻肠壁的淤血、水肿等中毒症状,使肠蠕动恢复或增强。剂量和用法同前。腹痛是主要症状之一,解痉药物效果常不理想,可用山莨菪碱(654-2)每次0.1~0.3mg/kg或阿托品(atropine)0.01mg/kg皮下注射,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1次。腹痛严重者可用哌替啶(dolantin)每次0.5~1.0mg/kg肌内注射,但小婴儿不宜使用;也可使用冬眠疗法或用0.25%普鲁卡因做一侧或双侧肾囊封闭。如发生肺功能不全、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微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做相应处理。其他对症处理包括高热降温,可用亚冬眠疗法;烦躁不安者予以镇静。

  11.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为:

  ①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

  ②明显腹膜炎症状或有肠穿孔者;

  ③多次大量出血,内科止血无效者;

  ④中毒性休克抢救无效或不稳定者;

  ⑤腹部症状迅速恶化,明显腹胀,有固定压痛点,估计为肠坏死加剧所致者。手术前应积极改善一般情况,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休克、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休克经4~6h积极抢救无好转,即应行手术探查。

  12.中药、针灸疗法

  血便及腹胀可用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腹痛可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天枢、合谷等穴位。

  13.其他疗法

  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和预防感染。止血、止痛药亦可同时应用。一般主张口服胰蛋白酶,3次/d,每次0.5~1.0g,重症可肌注1000U,1次/d。由于本病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取得一定疗效。在极期可采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点,好转后改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有人不主张采用激素疗法,而应用东莨菪碱0.03~0.05mg/(kg·d)静点3~7天,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3~5天,有人试用抗变态反应药色苷酸钠胶囊5~10mg/次,4次/d,连服3~5天,有一定疗效。

  14.手术疗法

  如肠梗阻症状明显,疑有腹膜炎、肠坏死、肠穿孔者;或X线检查中见肠管扩张无张力、轮廓模糊粗糙、腹腔渗液显著时,应考虑紧急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根据肠管病变的程度进行选择肠切除吻合、减压造瘘及腹腔引流等。

  二、预后

  病情较轻的,如能及时对症治疗,多于7~14天逐渐恢复健康。重症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肠穿孔及腹膜炎时,须积极抢救,包括手术探查。若能度过极期约于2~5天后休克症状消失,腹胀逐渐减轻,血便也消失。此类患儿病死率很高。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王珩,主任医师
    王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昆明市延安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对小儿佝偻病心肌炎、肺炎、贫血、腹泻、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诊治

  • 苏诒英,主任医师
    苏诒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营养等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轻微癫痫需要医治吗?

轻微癫痫,即癫痫小发作,虽然症状较轻,但仍然需要治疗。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发作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降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治疗轻微癫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黑头粉刺痣如何治疗?

黑头粉刺痣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通常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日常护理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是基础。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含有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产品,以促进角质代谢和减少皮脂分泌。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黑头粉刺痣进行改善。此外,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减少皮肤负担。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羊水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羊水减少,医学上称为羊水过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等,可能导致羊水生成减少。其次,胎盘功能不全,影响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导致羊水生成不足。此外,母体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羊水量。最后,羊膜破裂导致羊水外流,也是羊水减少的原因之一。针对羊水减少的原因,需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痰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黏稠状,尤其在早晨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加剧。此外,患者可能会有胸闷、喘息等症状。在急性加重期,症状可能加重,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尤其在冬季或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

小儿中度脑损伤有哪些后遗症?

小儿中度脑损伤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协调性差、步态异常;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如言语表达困难、理解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这些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是什么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该病毒可引发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制品、不洁注射、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但许多感染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