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查-化学检查_大众养生网

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 c-erbB-2基因检测(c-erbB-2,neu,HER-2)

    c-erbB-2基因又称为neu或HER-2基因,是一种细胞来原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其癌基因及其蛋白产物(P185)均有过度表达和扩增。对c-erbB-2癌基因蛋白产物P185的病理研究首先多见于乳腺癌,其作用也较为明确。目前普遍认为,c-erbB-2蛋白产物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C-myc基因(C-myc) C-myc

    c-myc基因既是一种可易位基因,又是一种多种物质调节的可调节基因,也是一种可使细胞无限增殖,获永生化功能,促进细胞分裂的基因,myc基因参予细胞凋零,c-myc基因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关。myc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q24、IgH、IgK、Igλ链的基因位点分别在14q32、2P13和22q11,在BL细胞中往往出现C-myc基因位点与Ig基因位点之间的易位,即C-myc易位到Ig位点的高活性转录区,从而组成一个高转活性的重排基因,启动C-myc转录,使C-myc表达增强,促进细胞恶变,最后导致肿瘤的发生。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K-ras基因检测(K-ras,p21) p21基因

    ras基因家族与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有三种——H-ras、K-ras和N-ras,分别定位在11、12和1号染色体上。K-ras因编码21kD的ras蛋白又名p21基因。在ras基因中,K-Ras对人类癌症影响最大,它好像分子开关:当正常时能控制调控细胞生长的路径;发生异常时,则导致细胞持续生长,并阻止细胞自我毁灭。她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当K-ras基因突变时,该基因永久活化,不能产生正常的ras蛋白,使细胞内信号传导紊乱,细胞增殖失控而癌变。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p16基因检测(MTS) p16基因

    P16基因又叫MTS(multipletumorsuppressor1)基因,是1994年美国冷泉实验室Kamb等发现的新抗癌基因,这是一种细胞周期中的基本基因,直接参予细胞周期的调控,负调节细胞增殖及分裂,在人类50%肿瘤细胞株纯发现有纯合子缺失,突变,认为P16是比P53更重要的一种新型抗癌基因。P16基因编码产物是16KD的蛋白,即P1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P16蛋白是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CellDivisionCycle)关键酶之一的CDK4的抑制因子。它的表达一旦失灵则会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导致恶性肿瘤发生。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p53基因检测

    正常的p53基因编码53kD的蛋白,在细胞周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细胞癌变有抑制作用,并由此而得名。当该基因发生点突变、缺失和灭活时,即由野生型转变为突变型,反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抗原125(CA125) 糖链多肽抗原125

    指与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癌抗原125存在于病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血清中。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一种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取静脉血,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测定。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抗原19-9(CA19-9) 糖链多肽抗原19-9,胃肠道相关抗原

    癌抗原19-9指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道相关抗原。癌抗原19-9对胰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其阳性率在85%~95%之间,且随手术后与病情好转而降低。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抗原242(CA242) 糖链抗原242

    CA242常用RIA法测定,是胰腺癌与胆囊癌的特异性肿瘤抗原。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抗原50(CA50) 糖链抗原50,糖类抗原50

    癌抗原50又称为糖链抗原50,是一种以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为主的糖蛋白,也是一种肿瘤抗原。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抗原72-4(CA72-4) 糖链抗原72-4,糖类抗原72-4

    糖链抗原72-4,又称糖类抗原72-4、癌抗原72-4,其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类癌胚抗原、糖链抗原72-4是胃肠道肿瘤和卵巢癌的标志物,对诊断胃癌的特异性优于糖链抗原19-9和癌胚抗原。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癌胚抗原(CEA) 血清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名。血清CEA升高,除见于消化道癌外,也见于其他系统。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平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一般病情好转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病情发展时升高。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巴氏或H-E染色检查

    巴氏或H-E染色检查是对肿瘤细胞检查方法之一,两者的详细介绍:(1)巴氏染色法:本法染色特点是细胞具有多色性颜色,色彩鲜艳多彩。涂片染色的透明性好,胞质颗粒分明,胞核结构清晰,如鳞状上皮过度角化细胞胞质呈橘黄色;角化细胞显粉红色;而角化前细胞显浅绿色或浅蓝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观察阴道涂片中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此方法的缺点是染色程序比较复杂。(2)苏木精—伊红(hemotoxylineosin,HE)染色法:该方法染色透明度好,核与胞质对比鲜明。染色步骤简便,效果稳定。适用于痰液涂片,觖质核呈紫蓝色,胞质淡玫瑰红色,红细胞呈淡朱红色。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大多数实体瘤是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来,当肿瘤细胞快速分化、增值时,一些在正常组织中不表现的细胞类型或组分大量出现,如作为细胞支架的角蛋白,成为肿瘤标志。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类的肿瘤标志包括:①酶;②蛋白类或肽类激素;③不属于前两者的其他蛋白质。

    专科分类: 肿瘤科

  • 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特殊反转录酶,与真核生物细胞DNA末端的端粒(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及结构)的合成有关。正常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是随着细胞的分裂逐渐缩短的,端粒酶活性增强,可维持端粒的长度不缩短,使细胞永久增殖而癌变。故端粒酶检测及其抑制剂可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

    专科分类: 肿瘤科

 共 343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轻微癫痫需要医治吗?

轻微癫痫,即癫痫小发作,虽然症状较轻,但仍然需要治疗。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发作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降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治疗轻微癫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黑头粉刺痣如何治疗?

黑头粉刺痣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通常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日常护理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是基础。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含有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产品,以促进角质代谢和减少皮脂分泌。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黑头粉刺痣进行改善。此外,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减少皮肤负担。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羊水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羊水减少,医学上称为羊水过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等,可能导致羊水生成减少。其次,胎盘功能不全,影响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导致羊水生成不足。此外,母体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羊水量。最后,羊膜破裂导致羊水外流,也是羊水减少的原因之一。针对羊水减少的原因,需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痰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黏稠状,尤其在早晨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加剧。此外,患者可能会有胸闷、喘息等症状。在急性加重期,症状可能加重,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尤其在冬季或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

小儿中度脑损伤有哪些后遗症?

小儿中度脑损伤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协调性差、步态异常;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如言语表达困难、理解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这些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是什么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该病毒可引发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制品、不洁注射、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但许多感染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